宝幡
拼音:bǎo fān
注音:ㄅㄠˇ ㄈㄢ

宝幡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宝旛"。 2.佛寺中悬挂的旗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宝旛”。佛寺中悬挂的旗幡。

《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於阶道侧竪诸宝幢,无量宝幡悬其幢头。”
唐綦毋潜《题鹤林寺》诗:“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这中元节,村中男女,许到白云庵与皇后周娘娘悬挂宝旛。”

网络解释:

宝幡

  • 宝幡,读音为bǎo fān,汉语词语,意思是指道观庙宇中悬挂的旗幡。
  • 字义分解

    • 拼音bǎo
    • 注音ㄅㄠ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GYU
    • 五行

    (1)(名)珍贵的东西:献~|~塔|~物|粮食是~中之~。

    (2)(形)珍贵的:~刀|~卷|~眷|~典|~剑。

    (3)(名)旧时的一种赌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看〔压宝〕。

    (4)敬辞;旧时用于称别人的家眷、铺子等:~眷|~号。

    • 拼音fān
    • 注音ㄈㄢ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MHTL
    • 五行

    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