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议
拼音: | cháo yì |
注音: | ㄔㄠˊ 一ˋ |
朝议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在朝中议政。
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引证解释:
⒈ 谓在朝中议政。
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 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
⒉ 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引晋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辛亥, 郑丞相清之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
清李清《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崇禎为重徵。”
⒊ 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秦忠献与人简尺多云丈,世俗傚之,虽貽晚进书,亦云丈,知州以上则称朝议,以下皆学士。”
国语词典:
在朝廷商议国政。
网络解释:
朝议
字义分解
- 拼音zhāo,cháo
- 注音ㄓㄠ,ㄔㄠˊ
- 笔划12
- 繁体朝
- 五笔FJEG
- 五行金
zhāo
1.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今朝。明朝。
cháo1.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