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源局
拼音: | bǎo yuán jú |
注音: | ㄅㄠˇ ㄩㄢˊ ㄐㄨˊ |
宝源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清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于应天府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清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引证解释:
⒈ 明清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 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 朱元璋于应天府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 清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国语词典:
明、清时掌管铸钱的机构。朱元璋于元末至正二十一年(西元1361),首设于应天府。
网络解释:
宝源局
字义分解
- 拼音bǎo
- 注音ㄅㄠˇ
- 笔划8
- 繁体寶
- 五笔PGYU
- 五行火
(1)(名)珍贵的东西:献~|~塔|~物|粮食是~中之~。
(2)(形)珍贵的:~刀|~卷|~眷|~典|~剑。
(3)(名)旧时的一种赌具;方形;多用牛角制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看〔压宝〕。
(4)敬辞;旧时用于称别人的家眷、铺子等:~眷|~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