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贡
拼音: | tǔ gòng |
注音: | ㄊㄨˇ ㄍㄨㄥˋ |
土贡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语出《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
引语出《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汉书·匈奴传下》:“物土贡,制外内。”
颜师古注:“物土贡者,各因其土所生之物而贡之也。”
宋曾巩《福州拟贡荔枝状》:“臣窃以《禹贡》扬州 ‘厥包橘柚锡贡’,则百果之实列於土贡,所从来已久。”
宋赵昇《朝野类要·土贡》:“土贡,诸州岁贡土产之物也。即夏禹 ‘任土作贡’之义。”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嘉靖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徵之。”
国语词典:
古代诸州进贡的土产。
网络解释:
土贡
字义分解
- 拼音tǔ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土
- 五笔FFFF
- 五行土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