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粮
拼音:zī liáng
注音:ㄗ ㄌ一ㄤˊ

资粮的意思

词语解释:

资粮zīliáng

(1) 战资、粮草。

warfave supplies and army provisions

引证解释:

⒈ 见“资粮”。亦作“资粮”。

⒉ 粮食。泛指钱粮。

《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陈郑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
杨伯峻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晋刘琨《扶风歌》:“资粮既之尽,薇蕨安可食。”
粮,一本作“粮”。 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但是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的保障,至低限度的糊口的资粮,这求之于国外,比在国内是还要困难的了。”

⒊ 按规定发给的米粮。

《旧唐书·裴胄传》:“收其资粮,分为月进, 胄至,奏其本末,罢之。”

⒋ 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哀而许之。”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吕居仁临终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盖用前语。”

网络解释:

资粮

  • 资粮,汉语词汇。
  • 拼音:zī liáng
  • 释义:1、指战资、粮草。泛指钱粮。2.按规定发给的米粮。3.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 1、又以弓箭手皆土人,习障塞蹊隧,晓羌语,耐塞苦,官未尝与兵械资粮,而每战辄使先拒贼,恐无以责死力,遂给以境内闲田。
    • 2、如理持诵金刚萨埵心咒,既可清净无始以来所造的罪障,也能为往生极乐世界积累殊胜资粮
    • 3、责将帅,将帅曰资粮不足;责有司,有司曰须给无乏;更相为解,而朝廷含糊,未尝究诘。
    • 4、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
    • 5、禅修要调五事,调五事之前有加行,预备资粮,如呵五欲,去五盖。
    • 6、岂期天方稔乱,国难未平,才出师徒,积旬霖潦,资粮殚竭,军士札瘥,切虑苍黄,乖于统摄,乃询部伍,皆欲旋归。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QWM
    • 五行

    (1)(名)钱财;费用:~财|~本|工~|合~。

    (2)(动)资助:~助。

    (3)(动)提供:以~参考。

    (4)姓。

    (5)(名)资质:天~。

    (6)(名)资格:~历|~望。

    • 拼音liáng
    • 注音ㄌㄧㄤ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OYVE
    • 五行

    (1)(名)粮食:五谷杂~|干~仓|广积~|~店。

    (2)(名)作为税的粮:钱~|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