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
拼音:bì xié
注音:ㄅ一ˋ ㄒ一ㄝˊ

辟邪的意思

词语解释:

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做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辟邪(bì xié)

⒉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秦韬玉《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⒊ 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顿首流涕”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明帝﹞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方以智《通雅·称谓》:“魏明帝使给使辟邪,召司马懿。辟邪,给使之号,犹汉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⒋ 宝剑名。

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吴大帝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⒌ 避除邪祟。辟邪(pì xié)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韦庶人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⒍ 偏邪不正。闢邪(pì xié)

《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⒎ 屏除邪念。

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⒏ 驱除邪恶。

明吕坤《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国语词典:

驳斥邪说。

词语翻译

英语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mythical lion-like animal that wards off evil (also called
法语
chasser les mauvais esprits, animal mythologique à tête de dragon, corps de cheval et silhouette de lion

网络解释:

辟邪 (汉语词语)

  • 辟邪,即避凶,指驱除邪恶;偏邪不正;驳斥邪说。见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此外茅山道教道士佩戴的茅山玉佩和九眼天珠亦是辟邪神器。
    • 1、有时房子门口安置一对石狮子,据说是为了辟邪
    • 2、清明时节雨纷纷,送你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路上行人欲断魂,送你一道消灾辟邪的符。借问酒家何处有?送你一壶暖胃暖心的酒。领取地点:快乐的杏花村。
    • 3、五月五日是端阳,各种风俗传统扬,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挂菖蒲,辟邪忙,龙舟过江划桨忙,欢畅过节喜洋洋。愿友人端午节快乐。
    • 4、这恶霸地主,鱼肉乡里,欺男霸女,放辟邪侈,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
    • 5、永乐桃木雕刻是我省芮城县永乐镇传统手艺品,桃木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有辟邪镇宅的功用,最早沿袭桃木剑雕刻技法。
    • 6、粟广之野玄沙子,蟠桃寿宴一刀破五鬼,天帝青苑谈笑斩木仙,南疆莽丘长啸驭虎兕,辟邪地渊怒裂千仞峰,西海流波山喋血擒夔牛…

    字义分解

    • 拼音bì,pī,pì
    • 注音ㄅㄧˋ,ㄆㄧ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NKUH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辟头](pī tóu)同“劈头”。

    • 拼音xié,yé
    • 注音ㄒㄧㄝˊ,ㄧㄚˊ,ㄧㄝˊ,ㄧㄩˊ,ㄒㄩ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HTB

    xié

    1.  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

    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

    4.  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5.  古同“斜”。

    1.  古同“耶”,疑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