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踦卫国
拼音: | wāng yǐ wèi guó |
注音: | ㄨㄤ ㄐ一 ㄨㄟˋ ㄍㄨㄛˊ |
汪踦卫国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汪踦,春秋鲁国的一个儿童,在参加抗击齐国的战斗中牺牲。鲁国破格以成年礼葬之。踦,亦作'锜'。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及《礼记.檀弓下》。后因以'汪踦卫国'作为儿童救国的典型事例。
引证解释:
⒈ 汪踦,春秋鲁国的一个儿童,在参加抗击齐国的战斗中牺牲。 鲁国破格以成年礼葬之。踦,亦作“錡”。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及《礼记·檀弓下》。后因以“汪踦卫国”作为儿童救国的典型事例。
引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 木兰从军’、‘ 汪踦卫国’,要推出‘女子与小人’去搪塞的。”
网络解释:
汪踦卫国
字义分解
- 拼音wāng
- 注音ㄨㄤ
- 笔划7
- 繁体汪
- 五笔IGG
- 五行水
(1)(动)(液体)聚集:眼里~着泪水。
(2)(量)用于液体:一~儿水|一~儿血。
(3)(拟)形容狗叫的声音:~~。
(4)姓。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3
- 繁体衛
- 五笔BGD
- 五行土
(1)(动)防护;保卫。
(2)(名)明代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威海~兵。
(3)(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4)姓。
与汪踦卫国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