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显
拼音:pī xiǎn
注音:ㄆ一 ㄒ一ㄢˇ

丕显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英明。
2.大显。

引证解释:

⒈ 犹英明。

《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咨王丕显,勤王室,亲命受策;昭于前世,出作蕃辅,克慎明德。”
《南齐书·武帝纪赞》:“武帝丕显,徽号止戈。”

⒉ 大显。

唐司空图《华帅许国公德政碑》:“皇帝中兴昌运,丕显耿光。”
宋沉辽《龙华三会启文》:“圣人应运,已洽太平之期;文武会朝,丕显搢绅之列。”
梁启超《经世文新编序》:“岂圣人好为更张哉?以为不如是,不足以新民之耳目,而吾承天意以开新治者丕显。”

国语词典:

丕,本为语词,后人承用为大的意思。丕显指明显。

网络解释:

丕显

  • 丕显, 铭文 中也写作“不显”, 中国上古 时代 对于上帝 及 天子的尊称 ,多见于商周金文与 先秦古籍 。
    • 1、咨王丕显,勤劳王室,亲受策命,昭于前世。
    • 2、郑国芳被安排到陈丕显处当机要员。
    • 3、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
    • 4、他曾任陈丕显的机要员、陶勇的侦察兵、胡立教的技术情报侦察员。
    • 5、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
    • 6、车上的是陈丕显,见这几个蒙古兵冻的够呛,每人给了一瓶二锅头,蒙古兵讨地点了下头,喝了几口二锅头,身体暖和多了。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ㄆㄧ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IGF
    • 五行

    (形)〈书〉大:~业。

    • 拼音xiǎn
    • 注音ㄒㄧㄢ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OGF
    • 五行

    (1)(动)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显:~灵|~露|~见|~形|~影|~微镜|~像管|~目。

    (2)(动)表现;露出:~圣|~摆|大~神通|大~身手。

    (3)(形)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