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者
拼音: | wù zhě |
注音: | ㄨˋ ㄓㄜˇ |
兀者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断去一足的人。
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善造船。元设'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进行统辖。明代习称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善造船。元设'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进行统辖。明代习称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引证解释:
⒈ 断去一足的人。
引《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駘,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成玄英疏:“刖一足曰兀。”
唐杜甫《入衡州》诗:“寡妻从为郡,兀者安堵墙。”
清曹寅《瑮亭》诗:“兀者为之泣,墨者异所悲。”
⒉ 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 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 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獭、海豹、鹰鹘等为生,养狗驾拖床,善造船。 元设“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进行统辖。 明代习称为野人女直。清代有各种以“窝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
国语词典:
瘸腿的人。
网络解释:
兀者
字义分解
- 拼音wù,wū
- 注音ㄨˋ
- 笔划3
- 繁体兀
- 五笔GQV
- 五行土
wù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
2.形容山秃。泛指秃:~鹫。
wū〔兀秃〕也作兀突。水不凉也不热:~水。
- 拼音zhě
- 注音ㄓㄜˇ
- 笔划8
- 繁体者
- 五笔FTJF
- 五行火
(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
(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
(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
(6)(代)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
与兀者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