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灶
拼音:táo zào
注音:ㄊㄠˊ ㄗㄠˋ

陶灶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汉王充《论衡·无形》:“五行之物,可变改者,唯土也。埏以为马,变以为人,是谓未入陶灶更火者也。”
《宋书·徐羡之传》:“羡之回还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剄死,时年六十三。”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祀中霤” 唐孔颖达疏:“古者窟居,随地而造。若平地则不凿,但累土为之,谓之为复。若高地则凿为坎,谓之为穴,其形皆如陶灶。”

⒉ 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掘地为灶的同时,又制造了配套使用的陶灶,由于可以自由搬动,炊事就更方便了。”
唐天际《难忘的行程》:“他点点头:‘好嘛,你坐下来歇歇吧。’然后在临时垒的陶灶前,一面加柴禾,一面又对我说:‘现在路很难走呀!土匪很多。’”

网络解释:

陶灶

  • 陶灶为方形,前后有两个灶眼,灶眼旁各有一“”字,后部隆起之处安置烟道,灶面除菱形图案外,还有牛腿、鱼、龟及工具钩等图案。
  • 字义分解

    • 拼音táo,yáo
    • 注音ㄊ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BQRM

    táo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2.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3.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4.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5. 古同“淘”,洗。

    6. 姓。

    yáo

    1. 通“窑”。窑灶。

    • 拼音zào
    • 注音ㄗ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OFG
    • 五行

    (名)用砖、坯、金属等制成的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也借指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