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逆
拼音: | sān nì |
注音: | ㄙㄢ ㄋ一ˋ |
三逆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引证解释:
⒈ 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参阅《后汉书·隗嚣传》。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观隗嚣之檄亡新,布其三逆,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
⒉ 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引隋智顗《法华夕句》卷八下:“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摄。”
⒊ 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引清昭槤《啸亭杂录·满族士兵》:“国初自定中原后,復遭三逆之乱。”
网络解释:
三逆
字义分解
与三逆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