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
拼音:biān nián
注音:ㄅ一ㄢ ㄋ一ㄢˊ

编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按史实发生或文章写作的年、月、日顺序编排:~史ㄧ~文集。

引证解释:

⒈ 按年代顺序编排史料、著作等。

《公羊传·隐公六年》:“《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
唐刘知几《史通·本纪》:“陆机《晋书》,列纪三祖,直序其事,竟不编年。年既不编,何纪之有?”
清黄鷟来《和陶饮酒》之二十:“编年书甲子,树节良已勤。”
李广田《<闻一多选集>序》:“《全集》是按分类编排的,这里都尽可能地按编年调整了,凡是能注出写作年代的也已大致注明。”

⒉ 指编年体。

唐刘知几《史通·六家》:“所在史官,记其国事,为纪传者则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於是《史》《汉》之体大行,而《国语》之风替矣。”

国语词典:

以年为纲,纪录史事。

网络解释:

编年

  • 编年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纪年。
  • 编年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 2、综述有叙有议,以叙为主;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相结合语体文记述,其余均采用记叙文体。
    • 3、当时巴黎不单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已,而且还是清一色建筑风格的城市,是中世纪建筑艺术和中世纪历史的产物,是一部岩石的编年史。
    • 4、所谓美,就是星光一闪的瞬间,两个不同的时代跨越岁月的距离突然相遇。美是编年的废除,是对时间的对抗。米兰·昆德拉。
    • 5、我写小说史之所以从资料选辑、史实考异和史事编年这些笨夫做起,就是意识到史料的“污染”。
    • 6、每个生命都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总和,可谓一次次歧路抉择的编年史——那一次次偶然,那些随机发生的事件,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它们缺乏自身的目的性。保罗·奥斯特。

    字义分解

    • 拼音biān
    • 注音ㄅㄧㄢ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XYNA
    • 五行

    (1)(动)把细长条状的东西交织起来:~织|~草帽。

    (2)(动)依次排列;组织:~队|整~。

    (3)(动)编辑:~杂志|主~。

    (4)(动)创作:~剧|~曲子。

    (5)(动)捏造;瞎说:~造|~派。

    (6)(名)成本的书;或指书籍按内容划分的单位:正~|中~。

    • 拼音nián
    • 注音ㄋㄧㄢ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HFK
    • 五行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