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侮
拼音:wài wǔ
注音:ㄨㄞˋ ㄨˇ

外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外侮wàiwǔ

(1) 外国的侵略或欺侮

抵御外侮
foreign aggression

引证解释:

⒈ 来自外国、外族的侵犯和凌辱。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
《宋史·孔文仲传》:“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
郑观应《盛世危言·通使》:“保吾民,御外侮,维和局,伸国权,使臣之所繫不綦重歟。”
吴玉章《论辛亥革命》:“如果当时清政府在抵御外侮方面是坚决的,那末,拥护它的人也许要多一些。”

⒉ 谓对外侵犯、欺凌。

《汉书·五行志上》:“内怠政事,外侮四邻。”

⒊ 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

晋潘岳《离合》诗:“嫣然以憙,焉惧外侮。”

国语词典:

外来的侮辱或侵侮。

网络解释:

外侮

  • 外侮是汉语词汇,拼音wài wǔ,出处《论辛亥革命》。
    • 1、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 2、所有人都将知道,三百斯名巴达勇士为了抵御外侮,而奋战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的那刻为止!
    • 3、他一生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以登峰造极的绝世武功,镇邪恶,御外侮,以武扬威,誉满海内外,是清末民初最有名的几个武学宗师之一。
    • 4、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5、昨夜,先父文襄皇帝托梦,怒叱罪臣不忠不孝,对陛下您不恭敬,不知杀身报国抵御外侮,只知贪财索贿,贪生怕死。
    • 6、可惜,后来庚子国难,八国联军侵华,他与义和团众奋起抗击外侮,不幸遭西洋人枭首。

    字义分解

    • 拼音wài
    • 注音ㄨㄞ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HY
    • 五行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TXU
    • 五行

    (动)欺负;轻慢: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