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子
拼音:bì zǐ
注音:ㄅ一ˋ ㄗˇ

婢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婢子bìzi

(1) 富贵人家的侍妾

maidservant

(2) 古时妇人谦称自己

maidservant refering to herself

引证解释:

⒈ 婢女所生之子。

《礼记·内则》:“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
郑玄注:“婢子,所通贱人之子。”

⒉ 用作詈词。 《晋书·何劭传》:“劭初亡, 袁粲弔岐,岐辞以疾。

粲独哭而出曰:‘今年决下婢子品。’”
《魏书·杨大眼传》:“时元始怀孕,自指其腹谓甑生等曰:‘开国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瑾驰入府,以首示吴王曰:‘僕已为大王除害。’王惧,以衣障面,走入内,曰:‘舅自为之,我不敢知。’ 瑾曰:‘婢子不足与成大事!’”

⒊ 女奴;使女。

唐韩愈《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顾婢子,语剌剌不能休。”
宋洪迈《夷坚甲志·惠吉异术》:“师逆告其徒曰:‘某人夫妇少选至,勿令其婢子入。’及二人至,元无婢自随。”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更有许多婢子、婆儿服侍围随。”

⒋ 指妾。

《礼记·檀弓下》:“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
郑玄注:“婢子,妾也。”
《晏子春秋·杂上二》:“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縊而从之也!”

⒌ 古代妇人自称的谦词。

《礼记·曲礼下》:“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
杜预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汉刘向《列女传·阿谷处女》:“欲饮则饮,何问乎婢子!”

国语词典:

古代称妾为「婢子」。

网络解释:

婢子

  • 婢子:1.受奴役的女子;2.古代妇人自称的谦词,译为“我”。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VRTF
    • 五行

    (名)婢女;旧社会里被迫供有钱人家使用的年轻女子。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