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
拼音:zhōng xíng
注音:ㄓㄨㄥ ㄒ一ㄥˊ

中行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泛指中庸之道。

复姓。

中列。

中军。

中等德行。

·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引证解释:

⒈ 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⒉ 泛指中庸之道。

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⒊ 中等德行。

《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⒋ 中军。参见“三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范蠡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

⒌ 中列。

《吴子·励士》:“於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

⒍ 唐宋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宋王溥《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⒎ 复姓。 汉有中行说。见《史记·匈奴列传》。

国语词典:

中庸之道。

词语翻译

英语
abbr. for
德语
Zhongxing (Eig, Fam)​
法语
Bank of China

网络解释:

中行

  • 中行,春秋时晋国步兵编制。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晋国为抵御狄族,在上、中、下以外,创设3支步兵,称为“三行”,中行在左右之上。
  • 字义分解

    • 拼音zhōng,zhòng
    •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KHK
    • 五行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 拼音háng,xíng
    • 注音ㄏㄤˊ,ㄒㄧㄥ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F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