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年
拼音:jī nián
注音:ㄐ一 ㄋ一ㄢˊ

期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朞年”。一年。《左传·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 崩。晋 卜偃 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后汉书·侯霸传》:“百姓老弱相携号哭……皆曰:‘愿乞 侯君 復留朞年。’”唐 李德裕《渔鱼骨》诗:“昔日 任公子,期年钓此鱼。”《金史·宗翰传》:“盟未朞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清 袁枚《续新齐谐·曹公梦》:“於是有言梦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载相机进退劝者。”
2.一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朞年”。一年。 《左传·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 沙鹿崩。

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
《后汉书·侯霸传》:“百姓老弱相携号哭……皆曰:‘愿乞侯君復留朞年。’”
唐李德裕《渔鱼骨》诗:“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
《金史·宗翰传》:“盟未朞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
清袁枚《续新齐谐·曹公梦》:“於是有言梦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载相机进退劝者。”

国语词典:

一周年。

网络解释:

期年

  • 期年
  • jī nián
  • 1. 一周年,一整月:~年。~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齐策》
  • 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况且孝未期年,于礼有碍。”
  • 期也是多音字也读qī
    • 1、于是以贺瑒及平原明山宾、吴兴沈峻、建平严植之补博士,各主一馆,馆有数百生,给其饩廪,其射策通明者即除为吏,期年之间,怀经负笈者云会。
    • 2、但是这些不是拿来用嘴说说就能办到的,解放初期年代要做到这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当今现实的社会需要你付出很大的金钱,聪明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 3、文章前半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是介绍浙江石棚的建造分布、类型特征及分期年代。 ()
    • 4、假期年年有,这个假期特别不同,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我也是研究了很久才知道怎么不同的,因为我给你发来了短信,哈哈!祝五一快乐!
    • 5、《战国策》中的苏秦,悬梁刺股,简练揣摩,期年而后成者,即是得其术得其理无师自通之明证。
    • 6、对房东来说,预付租金构成了先期年金。

    字义分解

    • 拼音qī,jī
    • 注音ㄑㄧ,ㄐㄧ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DWE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3.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4.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5.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1.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 拼音nián
    • 注音ㄋㄧㄢ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HFK
    • 五行

    (1)(名)时间的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三百六十五日;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增加一日;有三百六十六日。

    (2)(名)每年的:~会|~鉴。

    (3)(名)岁数。

    (4)(名)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

    (5)(名)时期;时代。

    (6)(名)一年中庄稼的收成。

    (7)(名)年节。

    (8)(名)有关年节的(用品)。

    (9)(名)(Nián)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