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女城
拼音:qǔ nǚ chéng
注音:ㄑㄨˇ ㄋㄩˇ ㄔㄥˊ

曲女城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印度著名古都。为戒日王都城。梵名羯若鞠阇

引证解释:

⒈ 古印度著名古都。为戒日王都城。梵名羯若鞠阇。晋法显《佛国记》作罽饶夷城。今名卡瑙季,位于恒河与卡里河合流处。佛教传说故事,国王梵授有百女,仪貌妍雅,时有大树仙人往见王求婚,除稚女外,皆不应聘,仙人恼怒,恶咒九十九女,悉令腰曲形毁,毕世无婚。其后诸女果背伛,因更名王城为曲女城。参阅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羯若鞠闍》。

网络解释:

曲女城

  • 在印度戒日王朝时期,公元612年开始被定为都城。名称的来历,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述:往时都城称拘苏摩补罗(梵文Kusumapura音译,意译华宫),王名梵授,生有千子、百女。时有一仙人,称大树仙人,居恒河侧。见王女来河滨游玩,遂起染着心,乃诣华宫,欲乞得一女。然王女等不愿嫁此一貌如枯木之仙人。时,王恐累及其国,乃送一稚女。唯仙人见稚女不妍而怀怒,乃以恶咒使其余之九十九女一时伛偻曲腰,因此而有“曲女城”之名。意译还有 妙童女城等。
  • 此城的汉典音译作:罽饶夷城(《佛国记》)、羯若鞠阇(Kanyakubja)国、羯闹耆国、鞬拏究拨阇国、葛那及自国等。《续高僧传》卷二则译为耳出城。
  • 现今为印度国北方邦卡瑙杰县(Kannauj,谷歌地图译作根瑙杰)的一个城镇,地理坐标:北纬27.0437809度;东经79.9070201度,地处恒河西岸边。
  • 字义分解

    • 拼音qū,qǔ
    • 注音ㄑㄩ,ㄑㄩ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AD
    • 五行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 拼音nǚ,rǔ
    • 注音ㄋㄩˇ,ㄖㄨ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VVVV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FDNT
    • 五行

    (1)(名)城墙:~外|万里长~。

    (2)(名)城墙以内的地方:东~。

    (3)(名)城市(跟‘乡’相对):消灭~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