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āng jiān pú shàng |
注音: | ㄙㄤ ㄐ一ㄢ ㄆㄨˊ ㄕㄤˋ |
词性: | 成语 |
桑间濮上的意思
词语解释:
桑间濮上
(1)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也指男女幽会之处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桑濮”。
引《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郑玄注:“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於此之水出也。昔殷紂使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沉於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
明叶子奇《草木子·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浅见者胶柱鼓瑟,致使美人香草之遗意,等诸桑间濮上之淫声,此昭明之过也。”
晋潘岳《笙赋》:“乐所以移风於善,亦所以易俗於恶,故丝竹之器未改,而桑濮之流已作。”
⒉ 指男女幽会的地方。
引《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三国魏阮籍《东平赋》:“西则首仰阿甄,傍通戚蒲,桑间濮上,淫荒所庐。”
清钱泳《履园丛话·鬼神·陈三姑娘》:“﹝陈三姑娘﹞年十六七,美丽自命,有桑间濮上之行。其父觉之,遂沉诸湖。”
⒊ 指男女幽会之事。
引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桑间濮上如何情形,自由恋爱怎样态度?”
国语词典: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也作「濮上桑间」。
网络解释:
桑间濮上
- 1、每年春三月,初民们像现在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一样尽情享受男欢女爱,桑间濮上,奔者不禁。
- 2、徐先生能从文字流变的历史脉络思悟简牍之美,并融敦煌写经的笔意于一体,写出的面貌“既不失桑间濮上谣咏的拙朴,又透着文会燕集歌吟的雅逸。
- 3、素有桑间濮上之称的濮阳,正以急劲的变化而成为河南的城市“名片”。
- 4、应该想想,即便没有“桑间濮上之音”,学生是否安坐教室?学生逃课,首先应反思的是教师。
- 5、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 6、《诗经》中有‘关关雎鸠‘、桑间濮上,也有‘穆穆文王‘、玄鸟生商。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g
- 注音ㄙㄤ
- 笔划10
- 繁体桑
- 五笔CCCS
- 五行木
(1)(名)桑树;乔木;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穗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2)(名)姓。
- 拼音jiān,jiàn
- 注音ㄐㄧㄢ,ㄐㄧㄢˋ
- 笔划7
- 繁体間
- 五笔UJD
- 五行木
jiān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间。间距。间奏。天地之间。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间。人间。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间。衣帽间。间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间房。
jiàn1. 空隙:间隙。当间儿。亲密无间。
2. 隔开,不连接:间隔。间断。间接。间日。间歇。黑白相间。
3. 挑拨使人不和:离间。间谍。反间计。
4. 拔去,除去:间苗。
5. 偏僻的小路:间道。间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上
- 五笔HHGG
- 五行金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与桑间濮上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