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易
拼音:yī dìng bù yì
注音:一 ㄉ一ㄥˋ ㄅㄨˋ 一ˋ
词性: 成语

一定不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变节,不为·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亦作:一定不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一定不移”。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商器质素无文, 周器雕篆细密,此固一定不易之论。”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老残游记》第十回:“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一定不移的道理。”

国语词典:

一经确定即不再更动。语本《淮南子.主术》:「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后指事理正确无误,不容变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古铜器》:「商器质素无文,周器雕篆细密,此固一定不易之论。」也作「一定不移」。

网络解释:

一定不易

  • 一定不易,成语,解释: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 一定不易的近反义词

    • 1、任何事物都有一定不易之理,也就是事物本身的规律,我们可以掌握它,却不能改变它。
    • 2、始而性情真灵凝结,终而性情真灵混化,此丹道一定不易之理。
    • 3、法术之无可挽救的缺点,不在其假定世事相因,其中有一定不易之理,而在其提出若干错误之概念以为支配世事因果之定律。
    • 4、月中则必昃,月盈则必亏,此阴阳盈虚消长循环一定不易之理。 ()
    • 5、所谓自求多福,此一定不易之理。
    • 6、这些木人构思巧妙、设计精良,制作起来一定不易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dìng
    • 注音ㄉ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GHU
    • 五行

    (1)(形)平静、稳定

    (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

    (3)(动)约定:~单。

    (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

    (5)(形)规定的:~规。

    (6)(副)必定;一定:~去。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JQRR
    • 五行

    (1)(形)轻易;容易:~于|简~。

    (2)(形)平和:平~近人。

    (3)(形)〈书〉轻视。

    (4)(动)改变;变换:变~|移风~俗。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