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uàng zi |
注音: | ㄓㄨㄤˋ ㄗˇ |
词性: | 名词 |
状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状子
(1) 诉讼的呈文
引证解释:
⒈ 诉讼的呈文。
引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将状子来我看。”
《水浒传》第三一回:“知府接了状子,当差本县县尉下来,一面着人打捞起四个尸首,都检验了。”
清李渔《怜香伴·冤褫》:“他为何手拿状子,难道要告我不成?”
张天翼《万仭约》:“你不服--你叫你们姐夫写状子去告。”
国语词典:
告状时上呈的文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太守见他说得有些根据,就将状子当堂批准。」《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对门这茶馆后头就是你们生员们写状子的行家,你要写就进去写。」也作「状本儿」。
网络解释:
状子
- 1、取得这个群组底下树状子目录中的项目数。
- 2、我乃城南吴家庄的员外,我叫吴成功,我家死了人,来不及写状子,我是口诉上堂。
- 3、陆知县喝了茶精神稍了些,待看到这头张状子上的名姓,眉头又皱了起来,“怎得又是这田圭,他把县衙当家了不成,天天往这儿跑!”。
- 4、为义边看边赞,说道这状子笔酣墨饱条理清晰,想必此次去城隍庙定会一告而准。
- 5、取得及设定这个群组底下树状子目录中的项目数。
- 6、还观察到有数目不等的核子体,叫做微核仁状子体。
字义分解
- 拼音zhuàng
- 注音ㄓㄨㄤˋ
- 笔划7
- 繁体狀
- 五笔UDY
- 五行水
(1)(动)形态:~态|奇形怪~。
(2)(名)情况:~况|病~。
(3)(动)陈述或描摹:~语|~其事。
(4)(名)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纸|~子|行~。
(5)(名)褒奖、委任等文件:奖~|委任~。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