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诏
拼音:dài zhào
注音:ㄉㄞˋ ㄓㄠˋ

待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等待诏命。
2.官名。
3.待命供奉内廷的人。
4.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

引证解释:

⒈ 等待诏命。

《文选·扬雄<甘泉赋>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詔承明之庭。”
张铣注:“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
清惠士奇《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詔吾留金马门,修书君上南薰殿。”

⒉ 官名。 汉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唐有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事。后改为翰林供奉。 明清翰林院属官有待诏,秩从九品,掌校对章疏文史,为低级事务官。

《汉书·王莽传中》:“莽诛灭待詔,而封告者。”

⒊ 待命供奉内廷的人。 唐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 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裱褙铺里﹞璩待詔问:‘府干有何见諭?’虞候道:‘无甚事,閒问则个。’”
《水浒传》第四回:“智深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 智深道:‘兀那待詔,有好钢铁么?’”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看那娘子,正与浇蜡烛待詔説话。”

⒋ 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詔”。

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二章:“楚用几个人早都交卷完毕,在理发室找待诏梳了发辫。”

国语词典:

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

网络解释:

待诏

  • 1、等待诏命。
  • 《文选·扬雄序》:“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诏承明之庭。”张铣 注:“待诏,待天子命也。” 唐代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清代惠士奇《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诏吾留金马门,修书君上南薰殿。”
    • 1、下至医卜技术之流,医学家,相命的,还有各种方术,杂技的,随时待诏命,备顾问,皇帝有疑问随时可以请教。
    • 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皱眉事:指坏事。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自己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有憎恨你的人。
    • 3、苗神客不过是个编修国史的著作郎,掌文学著作之学士,算是甚么了不起的重要人物,他的下落居然只有天后面前第一人上官待诏知道?
    • 4、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
    • 5、我是不是还那样下呢?冯汪可是块试金石,大唐的棋待诏,非严芝山、郭子然之辈……恩!我要拿他来试试……
    • 6、时文德殿置学士省,召高才硕学待诏,沆通籍焉。

    字义分解

    • 拼音dài,dāi
    • 注音ㄉㄞˋ,ㄉ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TFFY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dāi

    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

    • 拼音zhào
    • 注音ㄓㄠ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VKG
    • 五行

    (1)〈书〉

    (2)(动)教诲;告诉;告诫。

    (3)(名)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