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
拼音:shǒu dào
注音:ㄕㄡˇ ㄉㄠˋ

守道的意思

词语解释:

坚守某种道德规范。
防守之道。

引证解释:

⒈ 坚守某种道德规范。

《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
《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岑参《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王禹偁《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⒉ 防守之道。

《墨子·备梯》:“禽子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曰:‘姑亡,姑亡。’”

网络解释:

守道

  • 1、清初,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作道员。在名义上,道应是省的派出行政机构。清朝还设立一些专业道员,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道与台,组成另外的官职---道台。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2、守道,是宋代散文家---石介(1005-1045)的字 ,字守道。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3、安贫守道
  • 字义分解

    • 拼音shǒu
    • 注音ㄕㄡˇ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PFU
    • 五行

    (1)(动)防守

    (2)(动)守候;看护:~护。

    (3)(动)遵守;遵循:~法|~约。

    (4)(动)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 拼音dào
    • 注音ㄉㄠ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THP
    • 五行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