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èi zǐ |
注音: | ㄅㄟˋ ㄗˇ |
贝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软体动物的一种。贝类之最小者。状若蜗,长寸许,壳口纵裂如锯齿,色白有光泽,可为玩具或饰物,亦供药用。
⒉ 旧时云南的货币。
引《元史·世祖纪九》:“定云南税赋用金为则,以贝子折纳,每金一钱直贝子二十索。”
⒊ 泛指钱币。
引清全祖望《淡巴菰赋》:“於是或采湘君之竹,或资贝子之铜,各製器而尚象,且尽态以极工。”
⒋ 满语beise的音译。早期满族社会中,意为“天生”贵族。 清立国后,为宗室及蒙古贵族爵号,位次贝勒。在镇国公之上。
引清顾汧《玉牒赋》:“其宗室之最亲者,蕃翰则亲王、郡王之攸殊,懿戚则贝勒、贝子之有别。”
郑观应《致广州香港澳门招商局股东挂号处诸公书》:“北洋大臣电諭要某船迎送某贝子、某大臣往某处公干,往返日久,不给舟资。”
国语词典:
清朝宗室及蒙古外藩的第六级爵职。地位在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
网络解释:
贝子 (清朝贵族爵位名称)
- 1、忽被黑龙江道员段芝贵闻知,竟替翠喜赎出歌楼,充为侍婢,献进相府,喜得振贝子心花怒开,忙替他运动一个署抚缺,报他厚德。
- 2、而前清贝子贝勒外出一天耗费就要数万两,而且一为游山玩水,一为利国福民,连袁世凯在核阅这笔费用时都感慨地说两者相比“相去何止霄壤”。
- 3、乙未,以伊克昭盟长札萨克固山贝子札那吉尔第游牧连年荒旱,颁帑一万赈之。
- 4、北京后海振贝子花园位于什刹海南岸,是清末贝子载振的别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一度享有盛誉。
- 5、贝子俊也不宣传拉票和点击,沉下心来码字,若是觉得,便收藏推荐下,编辑大大自然会支持。
- 6、像居住吐鲁番的额敏和卓,乾隆二十一年由辅国公晋镇国公再晋贝子,二十三年晋贝勒,旋被帝赐予郡王品级,当上了仅次于亲王的郡王。
字义分解
- 拼音bèi
- 注音ㄅㄟˋ
- 笔划4
- 繁体貝
- 五笔MHNY
- 五行水
(1)(名)软体动物的统称。水产上指有介壳的软体动物。如蚌、鲍鱼等。
(2)(名)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
(3)(名)姓。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与贝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