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ì běn |
注音: | 一ˋ ㄅㄣˇ |
异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不同的版本。
引晋支敏度《合首楞严经记》:“黄武至建兴中,所出诸经凡数十本,自有别传记録,亦云出此经,今不復有异本也。”
⒉ 珍本。
引《梁书·任昉传》:“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率多异本。”
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王方庆﹞聚书甚多,不减祕阁,至於图画,亦多异本。”
《文献通考·经籍考总叙》:“隋文帝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讨异本。每书一卷,赏綃一疋。”
网络解释:
异本
- 1、每有书异本,深藏密锁,悬价高奇。
- 2、没有偏爱就没有艺术,口味和嗜各异本就是天然的。
- 3、校勘,首先是异本对校,而对校又需要判定正误,这同样须有科学精神。
- 4、藏宋元刻本数万,以“书癖”名世的严元照称钱听默为“书友中巨擘”,称其“素称识古,所见书多异本”。
- 5、或许是科技的日新月异本就代表着所有的人事物注定都要坦然面对进化与革新,黑胶唱片在此后的时代里默默消声灭迹。
- 6、不知叶氏所读,是什么人间异本?“自惭陋不之知”,姑记于此,俟博雅者之教。
字义分解
- 拼音yì
- 注音ㄧˋ
- 笔划6
- 繁体异
- 五笔NAJ
- 五行土
(1)(形)有分别;不相同:~口同声|大同小~。
(2)(形)奇异;特别:~香|~闻。
(3)(形)惊奇;奇怪:惊~|深以为~。
(4)(形)另外的;别的:~日|~地。
(5)(形)分开:离~。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本
- 五笔SGD
- 五行木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与异本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