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墨
拼音:yú mò
注音:ㄩˊ ㄇㄛˋ

余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残留的墨汁。 2.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 3.诗书之馀,指不费主要精力而写成的文字。

引证解释:

⒈ 残留的墨汁。

唐刘言史《右军墨池》诗:“永嘉人事尽归空, 逸少遗居蔓草中。至今池水涵餘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⒉ 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

宋欧阳修《哭曼卿》诗:“遗踪处处在,餘墨润不枯。”
宋黄庭坚《题绛本法帖》:“观唐人断纸餘墨,皆有妙处,故知翰墨之胜,不独在欧、虞、褚、薛也。”

⒊ 诗书之馀,指不费主要精力而写成的文字。按,此指书信。

宋王安石《寄题程公辟物华楼》诗:“想有新诗传素璧,怪无餘墨到沧洲。”

网络解释:

余墨

  • 余墨,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残留的墨汁。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ㄩ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TU
    • 五行

    (1)(代)我。

    (2)(Yú)姓。

    (3)(名)剩下:~存|~党|~毒|~额|~款|~力|~粮|~剩|~缺|~外|~威|~蓄|~残|~多|~富|节~|盈~|心~力拙|不遗~力|残渣~孽|虎口~生|死有~辜|心有~悸|绰绰有~|游刃有~。

    (4)(名)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数|五百~斤|一丈~。

    (5)(名)指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闲|业~|茶~饭后|兴奋之~|高歌~曲。

    • 拼音
    • 注音ㄇㄛ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LFOF
    • 五行

    (1)(名)写字绘画的用品;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也指用墨和水研出的汁。

    (2)(名)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

    (3)(名)写的字和画的画。

    (4)(名)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

    (5)(名)黑。

    (6)(名)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或额;染黑色;作为标记。也叫黥。

    (7)(名)(Mò)姓。

    (8)(名)指墨西哥:~洋(墨西哥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