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刍狗
拼音: | tǔ lóng chú gǒu |
注音: | ㄊㄨˇ ㄌㄨㄥˊ ㄔㄨˊ ㄍㄡˇ |
词性: | 成语 |
土龙刍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
引证解释:
⒈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
引《三国志·蜀志·杜微传》:“微自乞老病求归, 亮(诸葛亮 )又与书答曰:‘ 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芻狗之有名也。’”
国语词典:
泥塑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网络解释:
土龙刍狗
字义分解
- 拼音tǔ
- 注音ㄊㄨˇ
- 笔划3
- 繁体土
- 五笔FFFF
- 五行土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5
- 繁体龍
- 五笔DXV
- 五行火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与土龙刍狗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