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书
拼音: | chì shū |
注音: | ㄔˋ ㄕㄨ |
敕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
引证解释:
⒈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
引《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
吴晗《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中央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官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
国语词典:
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
网络解释:
敕书
- 1、两派争论激烈,最后天皇以敕书形式宣布缓议。
- 2、张时修告诉小子冲,三省堂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廊房,以及前左右花墙厢房,并与后花园和敕书阁结成一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 3、钦差大臣一般都带着敕书巡查地方。
- 4、岂不知过去我父祖被官军误杀了,朝廷给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还送回灵枢,授我都督敕书,又封作都督佥事,给年例赏银八百两,赏给蟒缎十五匹。
- 5、太宗意稍解,赐万纪而谕之,仍以祐前过,敕书诰诫之。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