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杵
拼音:hán chǔ
注音:ㄏㄢˊ ㄔㄨˇ

寒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引证解释:

⒈ 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唐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诗:“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唐皇甫曾《寻刘处士》诗:“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

网络解释:

寒杵

  • 寒杵,寒秋时的杵声。杵,捣衣用的棒槌。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环境的冷落、萧索或思乡。
  •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FJU
    • 五行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 拼音chǔ
    • 注音ㄔ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STFH
    • 五行

    (1)(名)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

    (2)(动)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