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激
拼音:sāo jī
注音:ㄙㄠ ㄐ一

骚激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牢骚愤激。 2.扰动激荡。

引证解释:

⒈ 牢骚愤激。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善诗歌、乐府、填词,所为大率託之美人香草,以写其骚激之意。”
徐嘉《论诗绝句》之七:“吏部园林倚醉歌,幽忧骚激託明河。”

⒉ 扰动激荡。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倾邪之人,欲有所取於世,则先以标榜声气,骚激人心。”

网络解释:

骚激

  • 骚激,读音sāo j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牢骚愤激。
  • 字义分解

    • 拼音sāo
    • 注音ㄙㄠ,ㄙㄠ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CCYJ
    • 五行

    sāo

    1. 动乱,扰乱,不安定:骚乱。骚扰。骚动。

    2. 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3. 指中国屈原的《离骚》,后泛指诗文:骚体。骚人。骚客。风骚(①指《诗经》和《离骚》,代指古代诗歌或文化;②指妇女举止轻佻)。

    4. 举止轻佻,作风下流:骚货。

    5. 同“臊”(sāo ㄙㄠ)。

    sǎo

    1. 古通“扫”,尽其所有,扫数出动:“大王宜骚淮南之兵。”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IRYT
    • 五行

    (1)(动)(水)因受到震荡而向上涌

    (2)(动)冷水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着了。

    (3)(动)〈方〉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冷水里~…~。

    (4)(动)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将法。

    (5)(动)(感情)激动:~于义愤。

    (6)(动)急剧;强烈 :~流|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