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草
拼音: | sāi cǎo |
注音: | ㄙㄞ ㄘㄠˇ |
鳃草的意思
词语解释:
水藻之一种。水蕰的俗称。形如鱼鳃,故称。又名牛尾蕰。
引证解释:
⒈ 水藻之一种。水蕰的俗称。形如鱼鳃,故称。又名牛尾蕰。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水藻》:“藻有二种,水中甚多。水藻叶长二三寸,两两对生,即马藻也。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生,即水蕰也,俗名鳃草,又名牛尾蕰是矣。”
网络解释:
鳃草
字义分解
- 拼音sāi,xǐ
- 注音ㄙㄞ,ㄒㄧˇ
- 笔划17
- 繁体鰓
- 五笔QGLN
- 五行金
sāi
1. 多数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用来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鱼鳃主要生在头部两侧。
xǐ1. 同“葸”,恐惧,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