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笼
拼音:zhàn lóng
注音:ㄓㄢˋ ㄌㄨㄥˊ

站笼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受立枷酷刑。
即立枷。

引证解释:

⒈ 受立枷酷刑。

《老残游记》第三回:“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

⒉ 即立枷。参见“立枷”。

巴金《最初的回忆》:“大堂外面两边的站笼里也总是空的。”

国语词典:

旧时的一种刑具。以木制笼,笼顶设枷,上有圆孔,可套于囚犯颈上,使囚犯直立笼中;受此刑者常数日即死。

网络解释:

站笼

  • 站笼是指明、清时木制刑具,兼有戒具作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亦曾使用,并发展为铁制法外刑具。木笼,木制囚笼,上下分层,囚犯纳于其中,蜷伏而不能屈伸,常用于审讯逼供或重罪犯。清朝江南等省狱卒向囚犯苛索不遂对其使用木笼,遇天时炎暑,犯人囚于其中,多至昏毙。站笼,或称立枷,明朝武宗宦官刘瑾所创设的一种残酷刑具,是木制囚笼,笼顶盖有套于囚犯颈项的枷板,四周围以枷栏。犯人头套枷板囚立笼中,不得自由动弹,往往站不数日即死;或将站笼垫脚物抽去,使囚犯悬立而死。国民党统治时期设立法西斯监狱,对于囚禁的人犯施用各种残酷刑具,茅家岭集中营就沿用站笼之具,其罚名为站木笼或站铁笼,笼身小狭,仅够一人直立,四周钉满铁刺,但不设枷板。被刑者锁进笼中,挺直站立,难以持久,最后遍体刺伤,活活折磨而死。四川省大邑县大恶霸地主刘文彩庄园所设的水牢也使用囚人铁笼。笼的上下四周密布铁刺和三角钉,受刑人禁立其间,浸泡于血污水中。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àn
    • 注音ㄓㄢ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HKG
    • 五行

    (1)(动)直立

    (2)(动)在行进中停留下来;停留:~住。

    (3)(动)直立

    (4)(名)为某种业务而设立的机构:车~|兵~。

    • 拼音lóng,lǒng
    • 注音ㄌㄨㄥˊ,ㄌㄨㄥ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DXB
    • 五行

    lóng

    1.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笼。熏笼。

    2.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笼。鸟笼。蝈蝈笼。

    3.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笼。牢笼。

    4.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笼屉。蒸笼。

    5. 泛指包络之物:笼头。

    lǒng

    1. 较大的箱子:箱笼。

    2. 遮盖,罩住:笼罩。烟笼雾罩。

    3. 概括而不分明,不具体,称“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