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并
拼音:bǐ bìng
注音:ㄅ一ˇ ㄅ一ㄥˋ

比并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比迸”。比试较量。多指比武。亦作“比并”。比肩,并列。 亦作“比并”。 比拟;比喻。 《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惪为平原侯,袭公主爵”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惪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 比较,相比。 指较量武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比迸”。比试较量。多指比武。亦作“比并”。比肩,并列。

《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説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萧曹比并, 伊傅齐肩。”

⒉ 亦作“比并”。

⒊ 比拟;比喻。 《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封惪为平原侯,袭公主爵”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惪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於此为甚。

陈羣虽抗言, 杨阜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
《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聪明儿,禀天性,莫把潘安才貌相比并。”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姓庞,你説道七手八脚,你比并我是螃蟹。”

⒋ 比较,相比。

唐罗虬《比红儿诗》之四:“一曲都缘张丽华,六宫齐唱《后庭花》。若教比并红儿貌,枉破当年国与家。”
宋王安石《山樱》诗:“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餘花最发迟。”
清李渔《凰求凤·阻兵》:“那箇女子,可有些才貌?与我比并起来,还是他好?我好?”
刘大白《静夜》诗:“幽凄无比,画也难成,梦境也难比并。”

⒌ 指较量武艺。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上东岳泰安神州争交赌筹,劈排定对,比并高低。”
《水浒传》第十三回:“彀满处,兔狐丧命;箭发时,鵰鶚魂伤。较艺术,当场比并,施手段,对众揄扬。”
《西游记》第五八回:“因此两人比并真假,打至南海。”
明张凤翼《红拂记·扶馀换主》:“两员将高施武艺,两员将比并高低。”

国语词典:

比拟、较量。

网络解释:

比并

  • 亦作“ 比并 ”。 比肩,并列。《朱子语类》卷一三七:“只是将前人腔子,自做语言填放他腔中,便说我这箇可以比并圣人。”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ㄧ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XXN
    • 五行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

    • 拼音bìng,bīng
    • 注音ㄅㄧㄥˋ,ㄅㄧㄥ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UAJ
    • 五行

    bìng

    1. 合在一起:并拢。合并。兼并。

    2. 一齐,平排着: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并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并不容易。

    bīng

    1.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