诐邪
拼音:bì xié
注音:ㄅ一ˋ ㄒ一ㄝˊ

诐邪的意思

词语解释:

偏邪不正。

引证解释:

⒈ 偏邪不正。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二》:“其所挟之知见,则已陷于詖邪而贼道。”
严复《救亡决论》:“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怳迷离,皆足移情遣意。一及事功,则淫遁詖邪,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矣。”
高尚缙《<万国演义>序》:“夫乡曲之徒,不学无术,浸灌於詖邪之议,发生其佚荡之心,其貽害最烈。”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HCY
  • 五行

(1)(动)辩论。 

(2)(形)不正:~辞(邪僻的言论)。

  • 拼音xié,yé
  • 注音ㄒㄧㄝˊ,ㄧㄚˊ,ㄧㄝˊ,ㄧㄩˊ,ㄒㄩ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HTB

xié

1.  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

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

4.  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5.  古同“斜”。

1.  古同“耶”,疑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