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拼音:fó jīng
注音:ㄈㄛˊ ㄐ一ㄥ
词性: 名词

佛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经fójīng

(1) 佛教的经典,也叫“释典”

Buddhist Scripture

引证解释:

⒈ 佛教的经典。

《三国志·吴志·刘繇传》:“乃大起浮图祠……可容三千餘人,悉课读佛经。”
宋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佛经》:“汉明帝永平中, 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东都,即《四十二章经》,中国之有佛经,此盖其始也。”
清钮琇《觚賸续篇·脱换法》:“乐行不如苦住,富客不如贫主,本佛经语。”

国语词典:

佛教的经典,包括经、律、论等,统称为「佛经」。

网络解释:

佛经

  •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 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 一.经,一般被认为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它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
  • 二.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
  • 三.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一般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可也有一些极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自己做的。
  • 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如唐三藏法师玄奘。
    • 1、龙众指佛经上说的龙王,专管兴云降雨。
    • 2、佛经上说,人是从色界二禅的光音天来。
    • 3、佛经文献训诂中并不仅有词义训释的问题。
    • 4、我听大姐说她都开始看佛经了,黄卷青灯,二八年华,想想也的确凄惨。
    • 5、两个人仿佛经历了一千次花开花落,看透了一万次云卷云舒。一眼万年。沧海遗墨。
    • 6、第四天晚上,朱介如期再次来到蟠桃园内,见到朱介的出现,青霞暗暗舒了口气,随即又恢复了往日的冷若冰霜,继续诵习佛经,绣织锦霞,对朱介视而不见。

    字义分解

    • 拼音fó,fú,bì,bó
    • 注音ㄈㄛˊ,ㄈㄨˊ,ㄅㄧˋ,ㄅㄛ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XJH

    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1. 〔仿佛〕见“仿”。

    2. 古同“拂”,违背,违反。

    • 拼音jīng,jì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XCAG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