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割据
拼音:fēng jiàn gē jù
注音:ㄈㄥ ㄐ一ㄢˋ ㄍㄜ ㄐㄨˋ
词性: 名词

封建割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封建时代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对抗中央政权,各自为政,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引证解释:

⒈ 以封建势力和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宋太祖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

网络解释:

封建割据

  • 封建割据,读音fēng jiàn gē jù,汉语成语,指封建时代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
    • 1、此外,还有许多小的封建割据势力。
    • 2、大公国出现于欧洲中世纪封建割据时期。
    • 3、法国在中世纪就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贵族势力特别浩大,封建割据的状态极为严重。
    • 4、清朝军队和军事业分属几个洋务集团,带有封建割据性和买办性。
    • 5、随之,贵族的势力逐步壮大起来,封建割据的态势尤为严重。
    • 6、在兴办洋务过程中形成的洋务集团,更是有浓厚的封建割据性。

    字义分解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FFFY
    • 五行

    (1)(动)封闭;封起来

    (2)(动)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王|分~诸侯。

    (3)(~儿)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封套的东西:信~。

    • 拼音jiàn
    • 注音ㄐㄧㄢ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VFHP
    • 五行

    (1)(动)建筑:新~|扩~。

    (2)(动)设立;成立:~国|~都|~军。

    (3)(动)提出;首倡:~议。

    (4)(名)建江;就是闽江;在福建。

    (5)(名)指福建:~兰|~漆。

    • 拼音
    • 注音ㄍㄜ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DHJ
    • 五行

    (动)截断:~麦子。

    • 拼音jù,jū
    • 注音ㄐㄩˋ,ㄐㄩ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RNDG

    1. 凭依、倚仗:据点。据险固守。

    2. 占有:窃据。盘据。据为己有。

    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

    4. 按照: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

    1. 〔拮据〕见“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