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官
拼音:zhōng guān
注音:ㄓㄨㄥ ㄍㄨㄢ

钟官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代水衡都尉的属官。主掌铸钱。

引证解释:

⒈ 汉代水衡都尉的属官。主掌铸钱。

《史记·平準书》:“公卿请令京师铸钱钟官赤侧。”
司马贞索隐:“钟官,掌铸赤侧之钱。”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属官:有上林、均输、御羞、禁圃、辑濯、钟官。”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钟官,主铸钱官也。”
《汉书·王莽传下》:“民犯铸钱……其男子槛车,儿女子步,以铁锁琅当其颈,传诣钟官。”
汉代乐府中掌铸鎛钟的官。 王国维《观堂集林·齐鲁封泥集存序》:“餘如挏马五丞中之有农丞、乐府之有鐘官。”
自注:“此乐府铸鐘鎛之官,非水衡掌铸钱之鐘官也。”

网络解释:

钟官

  • 汉武帝时置,为水衡都尉的属官,职掌铸钱。西汉时主鼓铸的“钟官”、主刻钱范的“技巧令 ”与主原料的“辨铜令”合称“上林三官”。他们主持铸造的规格整齐的五铢钱(又称“赤仄钱”、“赤侧”),是钱币学与考古学上重要的分期标志。
  • 字义分解

    • 拼音zhōng
    • 注音ㄓㄨㄥ
    • 笔划9
    • 繁体鍾、鐘
    • 五笔QKHH
    • 五行

    (1)(名)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鼎|~鼓|~楼。

    (2)(名)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摆|~表|~点|~声。

    (3)(名)指钟点、时间:六点~。

    (4)(动)(情感)等集中:~爱|~情。

    (5)姓。

    (6)(名)同“盅”。

    • 拼音guān
    • 注音ㄍㄨㄢ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NHN
    • 五行

    (1)(名)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在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

    (2)(形)旧时称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办|~费。

    (3)(形)公共的;公用的:~大道|~厕所。

    (4)(Guān)姓。

    (5)(名)器官: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