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丁兵
拼音: | bā dīng bīng |
注音: | ㄅㄚ ㄉ一ㄥ ㄅ一ㄥ |
八丁兵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南北朝北周实行过的一种兵制﹐把境内民丁分八批轮换服役。
引证解释:
⒈ 南北朝北周实行过的一种兵制,把境内民丁分八批轮换服役。
引《周书·武帝纪上》:“三月丙寅,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率岁一月役。”
《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载此事, 胡三省注云:“八丁兵者,凡境内民丁分为八番,递上就役。”
网络解释:
八丁兵
字义分解
- 拼音dīng,zhēng
- 注音ㄉㄧㄥ,ㄓㄥ
- 笔划2
- 繁体丁
- 五笔SGH
- 五行火
dī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2. 成年男子。
3. 人口。
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zhēng1.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