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镰
拼音:bàng lián
注音:ㄅㄤˋ ㄌ一ㄢˊ

蚌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引证解释:

⒈ 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也仍是以锄农业为主,农具中打制石器已很少,磨制石器则普遍使用……收割工具出现了磨制的半月形石刀,还有是可装木柄的磨制石镰或蚌镰。”

网络解释:

蚌镰

  • 蚌镰
  • 商朝时期河南省郑州市出土
  • 长14.9厘米、宽3.8厘米
  • 在殷墟遗址中出土的蚌镰比石镰多,主要形制有弯背凹刃和弯背直刃两种,刃部均呈锯齿状,制作比较粗糙,长度在10厘米以上,以13~14厘米的居多。蚌镰和石镰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商代粮食作物的发展。
  • 字义分解

    • 拼音bàng,bèng
    • 注音ㄅㄤ,ㄅㄥ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JDHH
    • 五行

    bàng

    1.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蚌胎(指珍珠)。

    bèng

    1. 〔蚌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 拼音lián
    • 注音ㄌㄧㄢˊ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QYUO
    • 五行

    (名)镰刀;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家具;由刀片和木把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