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勒
拼音:jīn lè
注音:ㄐ一ㄣ ㄌㄜˋ

金勒的意思

词语解释:

1.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 2.借指坐骑。 3.借指骑马的人。

引证解释:

⒈ 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

南朝陈祖孙登《紫骝马》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
唐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罌。”
《水浒传》第一〇一回:“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⒉ 借指坐骑。

唐韩翃《送田仓曹汴州觐省》诗:“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
宋梅尧臣谢绛《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
清陆嵩《新年作》诗:“开遍枝头桃李花,暂扶残醉停金勒。”

⒊ 借指骑马的人。

《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张生上马,车儿东去,马儿西行,金勒望小姐, 鶯鶯望张生,凄凄凉凉心酸痛。”

国语词典:

金制的马络头。

网络解释:

金勒

  • 金勒:1.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2.借指坐骑。3.借指骑马的人。
  •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
    • 注音ㄐㄧㄣ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QQQ
    • 五行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 拼音lè,lēi
    • 注音ㄌㄜˋ,ㄌㄟ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F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