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
拼音: | cán sāng |
注音: | ㄘㄢˊ ㄙㄤ |
词性: | 名词 |
蚕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养蚕与种桑。《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宋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清 戴名世《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 湖州。”
引证解释:
⒈ 养蚕与种桑。
引《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
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清戴名世《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湖州。”
网络解释:
蚕桑
- 1、以邑中蚕桑棉茶之利未溥,购种散给居民,教以饲畜、种植诸法。
- 2、由此,在被誉为“中国蚕桑之乡”的四川凉山州宁南县,“蚕”与“桑”完美交合,成富民第一产业。
- 3、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
- 4、儿童们将来或成为达官贵人,或通财鬻货,或农作蚕桑、或能巧匠,都得走这条“粗通文字”、“明白道理”的简便之路。
- 5、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6、唐代的贡赋、南宋的贡品……昨天,以余杭清水丝绵为代表的蚕桑丝织生产技艺已被初步拟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字义分解
- 拼音cán
- 注音ㄘㄢˊ
- 笔划10
- 繁体蠶
- 五笔GDJU
- 五行金
(名)家蚕、柞蚕等的统称;家蚕吃桑叶;柞蚕吃柞树的叶子。蚕丝是纺织绸缎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