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露形色
拼音:bù lù xíng sè
注音:ㄅㄨˋ ㄌㄨˋ ㄒ一ㄥˊ ㄙㄜˋ
词性: 成语

不露形色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引证解释:

⒈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十一:“但他毕竟是饱经风霜变故的八十老人了,完全可以做到不露形色。”

网络解释:

不露形色

  • 不露形色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lù xíng sè,意思是是指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 1、听到对晴明的良评价,魔怪不露形色地暗自高兴。
    • 2、赵学东却沉着脸点了点头,不露形色道“小生说的很有道理。
    • 3、沈川心中微松,料想来人已然走远,只不过为何走得如此不露形色,自己却是不得而知了。 
    • 4、他生过人的胆识,在此等险恶之境况下,竟然能控制自己不露形色
    • 5、不过老汉心中虽然窃喜非常,但表面上却不露形色,一脸严肃的道“办法虽有,不过却需要大小姐你的帮助。
    • 6、卡洛不露形色地转过了头,看见了这两个奇装异服的大叔。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lòu,lù
    • 注音ㄌㄡˋ,ㄌㄨˋ
    • 笔划21
    • 繁体
    • 五笔FKHK

    • 拼音xíng
    • 注音ㄒㄧㄥ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AET
    • 五行

    (1)(名)形状:方~|图~|地~。

    (2)(名)形体;实体:有~|~影不离。

    (3)(动)显露;表现:喜~于色|~诸笔墨。

    (4)(动)对照:相~见绌|相~之下。

    • 拼音sè,shǎi
    • 注音ㄙㄜ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QCB
    • 五行

    1.颜色:红~。绿~。

    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厉内荏。

    3.情景;景象:景~。荷塘月~。

    4.种类:各~货品。花~齐全。

    5.质量:成~。足~。

    6.情欲。

    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艺双绝。

    shǎi

    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