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着
拼音:zhāng zhe
注音:ㄓㄤ ˙ㄓㄜ

彰着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显;显着。
暴露,显露。

引证解释:

⒈ 明显;显著。 汉应劭《风俗通·过誉·长沙太守汝南郅恽》:“汝南,中土大郡,方城四十,养老復敬,化之至。

延姦舋彰著,无与比崇。”
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中国古代用贝为货币的遗迹,尤其彰著。”

⒉ 暴露,败露。

《南史·范晔传》:“义康姦心衅跡,彰著遐邇,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

网络解释:

彰着

  • 彰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g zhe,是指明显,显著,暴露,败露。
    • 1、光是淡紫色的房门,就暗彰着屋子主人的素雅温柔的气场。
    • 2、世主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着,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
    • 3、因此,得到了士,计谋就不会困乏,身体也不会劳苦,名立而功成,美的更加彰着,恶的不会产生。 ()
    • 4、所有人都木讷,惟有斧长老眉毛陡立,只有他知道君西尧这轻描淡写的一手,背后彰着何其之大的危机!“青火羽!君西尧,你敢动禁忌法宝!”。
    • 5、回来后小魏显得精神萎靡,不愿达理我们,他自觉靠墙站着,目光不肯斜视一下,眼睛里迷彰着一层雾。
    • 6、头上斜戴着顶银色的帽子,左脸颊上贴了一块绷,单垮着的背包,时下最流行的窄脚牛仔裤,衣裳不整的纯白色衬衫,无不在显彰着一个信息,她——是个坏男孩。

    字义分解

    • 拼音zhāng
    • 注音ㄓㄤ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JET
    • 五行

    (1)(形)明显;显著。

    (2)(动)表彰;显扬。

    (3)(Zhānɡ)姓。

    • 拼音zhuó,zháo,zhāo,zhe
    • 注音ㄓㄨㄛˊ,ㄓㄠˊ,ㄓㄠ,˙ㄓㄜ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UDHF
    • 五行

    zhuó

    1.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2.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3.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4. 下落,来源:着落。

    5.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6.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zháo

    1.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3. 使,派,用:别着手摸。

    4.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5. 入睡:躺下就着。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zhāo

    1.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2.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3.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4.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zhe

    1.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2.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3.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4.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