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垣
拼音: | yè yuán |
注音: | 一ㄝˋ ㄩㄢˊ |
掖垣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宫殿的围墙。
2.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两掖,称为「掖垣」。
2.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两掖,称为「掖垣」。
引证解释:
⒈ 皇宫的旁垣。
引唐杜甫《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仇兆鳌注:“掖垣,禁墙也。”
宋王安石《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之一:“漠漠秋阴护掖垣,青云祗在两楹间。”
⒉ 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引《新唐书·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梁丞相叔子,乾道初,任掖垣兼讲席。”
清王焜《虎丘三姜先生祠》诗:“掖垣抗疏触天威,拜杖淋漓血染衣。”
国语词典:
宫殿的围墙。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掖垣
字义分解
- 拼音yè,yē
- 注音ㄧㄝˋ,ㄧㄝ
- 笔划11
- 繁体掖
- 五笔RYWY
- 五行土
yè
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扶掖。
2. 扶持别人:掖护。奖掖。
3. 古同“腋”,旁边。
yē1. 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腰里掖着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