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元
拼音: | nán yuán |
注音: | ㄋㄢˊ ㄩㄢˊ |
南元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清科举时代,南方诸省的人应试北闱(乡试)考中第二名者,称为南元。因第一名例归直隶籍人,故第二名也称元。
引证解释:
⒈ 明清科举时代,南方诸省的人应试北闱(乡试)考中第二名者,称为南元。因第一名例归直隶籍人,故第二名也称元。
引《清稗类钞·考试类》:“乾隆辛卯, 高宗以解元文甚不佳,移第三,以南元为第一。发卷出,奏事太监曹某奏称:‘ 顺天乡榜向以顺天人置等一。’乃易还之。”
国语词典:
明、清科举时代,南省人应试北部顺天府的乡试,除了第一名一律归直隶本籍人外,凡南方人考中第二名,则称为「南元」。
网络解释:
南元
字义分解
- 拼音nán
- 注音ㄋㄢˊ,ㄋㄚ
- 笔划9
- 繁体南
- 五笔FMUF
- 五行火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