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盘
拼音:zhú pán
注音:ㄓㄨˊ ㄆㄢˊ

烛盘的意思

词语解释:

带底盘的烛台。可兼盛烛泪。

引证解释:

⒈ 带底盘的烛台。可兼盛烛泪。

《宋书·庾炳之传》:“﹝炳之﹞闻刘遵考有材,便乞材,见好烛盘,便復乞之。”
北周庾信《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烛盘。”
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
宋范成大《晓起》诗:“帘额绣波荡漾,烛盘红泪阑干。”

网络解释:

烛盘

  • zhú pán ㄓㄨˊ ㄆㄢˊ
  • 烛盘(烛盤)
  • 带底盘的烛台。可兼盛烛泪。《宋书·庾炳之传》:“﹝ 炳之 ﹞闻 刘遵考 有材,便乞材,见好烛盘,便复乞之。” 北周 庾信 《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烛盘。”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 宋 范成大 《晓起》诗:“帘额绣波荡漾,烛盘红泪阑干。”
  • 字义分解

    • 拼音zhú
    • 注音ㄓ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OJY
    • 五行

    (1)(名)火炬。

    (2)(名)蜡烛:~光|~台|火~。

    (3)(动)〈书〉照亮;照见:火光~天|洞~其奸。

    (4)(量)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

    • 拼音pán
    • 注音ㄆㄢ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TELF
    • 五行

    (1)(名)古代盥洗用具。

    (2)(名)(~子、~儿)盛东西的浅底器具;多为圆形:托~|茶~|菜~。

    (3)(名)(~儿)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地~。

    (4)(名)(~子、~儿)旧时指商品行情:开~|收~。

    (5)(动)回旋地绕:~旋。

    (6)(动)垒、砌、搭(炕、灶):~炕。

    (7)(名)仔细查问或清点:~查|~问。

    (8)(名)旧时指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

    (9)(动)搬运:~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运|由仓库朝外头~东西。(量)表示物体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