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
拼音:qín yuè
注音:ㄑ一ㄣˊ ㄩㄝˋ

秦越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秦越Qín-Yuè

(1) 春秋时两个国家,一南一北相距很远,不大往来。后比喻两方疏远

这公子赋性慷慨,原不是肥瘠,不肯引手一救之人。——《歧路灯》
distant relationship

引证解释:

⒈ 春秋时秦在西北, 越居东南,相距极远。诗文中常并举以喻疏远隔膜,互不相关。

唐韩愈《争臣论》:“﹝阳子﹞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三年》:“四川急则荆閫援之, 和濡急则江閫援之, 真泰急则淮閫援之,务要脉络贯通,毋或秦越相视。”
明刘元卿《贤奕编·怀古》:“今富贵子弟,鞭挞童僕,不知轻重,忍视骨肉疾苦,殆犹秦越,独何心哉!”
清黄景仁《舟中咏怀》:“同调闲巖岑, 秦越罕投赠。”
蔡元培《敬告全国同胞》:“今者战端开矣,犹未至全国糜烂之境也,往者不諫,来者可追,吾儕而坐视其孰胜孰负,若秦越人之视肥瘠,则亦已耳。”

国语词典:

春秋时,秦国位于西北,越国居于东南,两国相距遥远。借以比喻关系疏远,互不关心。

网络解释:

秦越

  • 秦越,男,生于山西太原,狮子座。微胖,喜欢笑。演员。
  • 秦越 (词语释义)

  • 秦越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ín yuè,出自《歧路灯》。
  • 字义分解

    • 拼音qín
    • 注音ㄑㄧㄣ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DWTU

    (1)(名)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2)(名)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

    (3)(名)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

    (4)(名)(Qín)姓。

    • 拼音yuè
    • 注音ㄩㄝ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HAT
    • 五行

    1.  度过,超出:越过。越冬。越级。越轨。越权。越境。越位。越狱。越俎代庖。

    2.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越。声音清越。

    3.  表示程度加深:越发(更加)。越加。越快越好。

    4.  消散:“精神劳则越”。

    5.  失坠,坠落:陨越。“射其左。越于车下”。

    6.  中国古民族名:百越(亦作“百粤”)。

    7.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越剧。越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