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àn tǎ |
注音: | 一ㄢˋ ㄊㄚˇ |
雁塔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一本作“鴈塔”。
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有比丘经行,忽见羣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摩訶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絶,一雁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见已,具白众僧,闻者悲感,咸相谓曰:‘ 如来设法,导诱随机,我等守愚,遵行渐教……此雁垂诫,诚为明导,宜旌厚德,传记终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遗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
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银龕佛影,遥承雁塔之花。”
唐元稹《大云寺二十韵》:“鹤林縈古道,雁塔没归云。”
明杨珽《龙膏记·成隙》:“听宝磬声传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⒉ 塔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慈恩寺中,亦称大雁塔。系唐高宗为追荐其母而建。今为七层。 唐代新进士常题名于此。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雁塔》:“塔乃咸阳慈恩寺西浮图院也。沙门玄奘先起五层。 永徽中, 武后与王公捨钱重加营造,至七层,四周有缠腰。 唐新进士同榜,题名塔上,有行次之列。参见“大雁塔”、“雁塔题名”。
引唐韦、杜、裴、柳之家,兄弟同登,亦有雁行之列。故名‘雁塔’。”
后常用为中式高举之典实。 金郭宣道《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雁塔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明杨珽《龙膏记·脱难》:“登紫阁题名雁塔,从今后新风月紧趁逐,旧相思都毕罢。”
清赵翼《赠三元钱湘舲》诗:“设令国家更有别科目,不知又领几次雁塔名。”
国语词典:
座落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的塔楼。旧有雁塔二座;一在慈恩寺,称为「大雁塔」;一在荐福寺,称为「小雁塔」。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雁塔 (西安大雁塔)
- 1、大雁塔属于“国保单位“,慈恩寺也是隋唐以来的文物遗存。
- 2、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自唐代以来,就一直有传统的庙会在大慈恩寺内举行。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 3、经过研究,建筑学家发现,千寻塔在外形上以长安的小雁塔为模式。
- 4、平生福禄自然来,名利兼全福寿偕,雁塔题名为贵客,紫袍金带走金阶。
- 5、正如前文所说,二十岁那年,懵懂的霍元英有了个相的,原本两人就准备结婚了,只是那相的家里不同意,说要他家的女婿那就是要雁塔题名的状元。
- 6、第二遍小楷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字义分解
- 拼音yàn
- 注音ㄧㄢˋ
- 笔划12
- 繁体雁
- 五笔DWWY
- 五行木
(名)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常见的有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