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谬正俗
拼音:kuāng miù zhèng sú
注音:ㄎㄨㄤ ㄇ一ㄡˋ ㄓㄥˋ ㄙㄨˊ
词性: 成语

匡谬正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引证解释:

⒈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於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

网络解释:

匡谬正俗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出处: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 字义分解

    • 拼音kuāng
    • 注音ㄎㄨㄤ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GD
    • 五行

    (1)(动)〈书〉纠正:~正|~谬。

    (2)(动)〈书〉帮助;救:~助。

    (3)(动)〈方〉估计:~计|~算。

    (4)(动)料

    (5)(动)(多见于早期白话):不~。

    (6)(动)(Kuānɡ)姓。

    • 拼音miù
    • 注音ㄇㄧㄡ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YNWE

    1.(名)错误、差错。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拼音
    • 注音ㄙ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WWK
    • 五行

    (1)(名)风俗:世~|习~。

    (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

    (3)(形)庸俗:粗~|脱~。

    (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