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审
拼音:hán shěn
注音:ㄏㄢˊ ㄕㄣˇ

寒审的意思

词语解释:

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

引证解释:

⒈ 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无常制。

《明史·郑三俊传》:“代州知州郭正中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
《明史·刑法志三》:“歷朝无寒审之制, 崇禎十年,以代州知州郭正中疏及寒审,命所司求故事。尚书郑三俊乃引数事以奏,言:‘……嗣后, 世宗、神宗或以灾异修刑,或以覃恩布德。寒审虽无近例,而先朝宽大,皆所宜取法者。’奏上,帝纳其言。”

网络解释:

寒审

  • 寒审(hán shěn )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明代于冬月审理囚犯,并予减等处理的一种措施。
  • 字义分解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FJU
    • 五行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 拼音shěn
    • 注音ㄕㄣ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JHJ
    • 五行

    [ shěn ]

    1. 详细,周密:审慎。审视。

    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审查。审定。审订。审核。审美。审计。审评。审时度势。

    3. 讯问案件:审理。审判。审讯。公审。

    4. 知道:不审近况如何?

    5. 一定地,果然:审如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