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兕
拼音:xī sì
注音:ㄒ一 ㄙˋ

犀兕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犀牛和兕。
2.指犀兕的皮。
3.指以犀兕皮制的甲或盾。

引证解释:

⒈ 犀牛和兕。

《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
《列子·仲尼》:“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
晋左思《吴都赋》:“乌菟之族,犀兕之党。”
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犀兕齐山积,牛羊遍谷横。”

⒉ 指犀兕的皮。

《荀子·议兵》:“楚人鮫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摜犀兕之甲,以涉不测之渊。”

⒊ 指以犀兕皮制的甲或盾。

《商君书·弱民》:“脇蛟犀兕,坚若金石。”
朱师辙解诂:“胁,两旁也。蛟,借为‘鮫’。言楚兵披鮫鱼犀兕之甲,坚若金石。”

网络解释:

犀兕

  • 犀兕xī sì,汉语词语,释义为犀牛和兕。犀兕的皮。以犀兕皮制的甲或盾。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ㄒㄧ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IRH
    • 五行

    (名)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角|~牛。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MMGQ
    • 五行

    (名)〈书〉雌的犀牛。